大台北休閒娛樂優惠整理>>點我
疫情讓大家人心惶惶,身體上的疾病有醫護人員和藥品醫治,可是心理上的忐忑不安該怎麼辦?有些人會積極學習 防疫 知識,讓自己安心,有些人則是會尋求神佛庇佑,讓自己的心情安定。
現在小編就來跟大家介紹4位掌管 健康 的神明,以及供奉這些神明的廟宇。這些神明都是鼎鼎有名的醫藥之神,有拜有保佑喔!
#1 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本名吳夲(音ㄊㄠ),為北宋時的醫師。吳夲十三歲時,父親吳通患病,但因家貧無力就醫而去世,母親黃氏後來也因憂傷去世,此事令他立志學醫濟世,吳夲初習捕蛇、採草藥,後學針灸、湯藥,醫術之名聲逐漸傳播民間。
宋仁宗景佑三年五月初二(1036年5月29日),吳夲為了幫急症病患採藥,前往青礁的大雁東山,卻失足墮崖而羽化,享年五十八歲。當地居民得知後,為追悼吳夲,紛紛塑像祭拜並私謚「醫靈真人」,現世俗稱「大道公」、「吳真人」、「花橋公」,是道教有名的醫神。
古時,恭奉保生大帝的廟宇大多會有「藥籤」,信徒身體不舒服時,可以向保生大帝稟報身體情況,向保生大帝乞求藥籤,自行到中藥店抓藥,而鄰近保生大帝廟宇的中藥店,對保生大帝的藥籤也有一定的了解,一看到藥方就知道是向保生大帝求來的,抓藥方的中藥師會細細跟病患解說藥籤的吃法和主治疾病喔!
保生大帝在成神後,與「藥王 孫思邈」、「感天大帝 許遜」結拜為知名的「保生三真人」的誕辰為農曆三月十五日,每年的這個時候,各地的保生大帝廟都會舉辦不同的祝壽活動。
【大龍峒保安宮】


「大龍峒保安宮」,是位於臺灣臺北市大龍峒、鄰近臺北孔子廟的大道公廟,廟名大龍峒保安宮取自「保佑同安人」之意,俗稱「大道公廟」或「大浪泵宮」。建築曾獲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榮譽獎,2018年則被指定為國定古蹟。
大龍峒保安宮位在臺北孔子廟西側,廟前原為一排的木造瓦頂的四十四坎店鋪,每一間正好有一進,寬一丈七尺五寸,1959年配合重慶北路三段擴建多數被拆除,1973年市府又拓寬保安宮前,再度拆除四十四坎的其餘店鋪[3]。廟前的小公園設有卍字橋,水池置有金龍一條盤蟠其間。
保安宮建築包括前殿、正殿、後殿所構成,占地面積三千多坪,建築風格偏向漳州風格。
大龍峒保安宮供奉的保生大帝開基神像為乾隆時期,由泉州同安人從家鄉白礁慈濟宮迎請保生大帝分靈來臺,神像因排行第三,俗稱「三帝」、亦曰「三祖」,為一尊軟身神像。
大龍峒保安宮的保生大帝藥籤計有內科藥方一百廿首、小兒科藥方廿六首、外科藥方卅六首,出自《傷寒論》、《金匱要略》、《濟生方》、《小兒藥證直生方》,廟方1995、1996年間將藥籤處方給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魯兆麟主持編注,仔細查明每一支藥籤處方的出處、功效及主治病症,分門別類。為配合國際保育,廟方也將古籤中的保育類動物藥材去除,改以其他中藥材代之。
【宮廟資訊】
電話:(02)2595-1676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哈密街61號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 6:30 – 21:00
【祀典興濟宮】

「祀典興濟宮」建於西元1679年,與大觀音亭相鄰而立,主祀保生大帝,是熱鬧的成功路上歷史最悠久的古蹟,也是鄭氏時期至今規模最大的官建保生大帝廟,同時也是國家三級古蹟。
宮廟的名稱前有加上了「祀典」兩個字,代表著這間廟宇是政府認證的「官廟」,在古時只有皇帝能將廟宇追加「祀典」,象徵著崇高的地位,像是「祀典武廟」也是相同的道理。
大道公廟以藥籤聞名,相傳開山巡撫時期,清兵常要進入未開發的深山區域,因而染上瘴癘惡疾,因此成為入山前必來祈求平安的廟宇,有許多官兵在當時醫藥尚不發達的年代前來求取藥籤治病,後來果然靈驗,讓大道公藥籤在當時大為興盛,至今廟內仍保留許多藥籤展示。除藥籤之外,此處還有一項稀世珍寶,就是大型保生大帝神禡符版,被視為版畫精品之最,原件目前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並製作了複刻版存於廟內。
保生大帝的神像常被塑成有虎為伴或以騎虎姿態出現,這是因為,在保生大帝的相關傳說中,有一則「保生大帝醫虎」的傳聞。
相傳,古時有一隻猛虎常常在山間為害吞食路人,有一天吞食了一位盛裝的婦人,被婦人的髮髻哽刺喉嚨,老虎至保生大帝處求治,保生大帝告知,若要為祂醫治,則必須永不害人。醫好後,老虎遂跟著保生大帝成為其坐騎,大帝成仙後,老虎也跟著成神,成為民間信仰的虎爺。
一般參拜虎爺時,民眾會習慣用生雞蛋或是生肉來祭拜,不過祀典興濟宮的虎爺比較特別,這裡的虎爺愛吃炸雞!所以呀,來到祀典興濟宮參拜虎爺時,記得買一份炸雞過來喔!
【宮廟資訊】
電話:(06)228-6720
地址:台南市北區成功路86號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 5:00–21:00
#2 華陀先師

相信大家都對「華陀」這位歷史人物並不陌生,他在中國歷史和醫療史上的地位崇高,《後漢書》和《三國志》都特別為他立傳,而他對中醫的影響更是深遠,是中醫藥的祖師爺之一。
華陀,字元化,幼名旉,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市)人,東漢末年的方士、醫師。華陀與董奉和張仲景被並稱為「建安三神醫」。與扁鵲、張仲景及李時珍並稱中國古代四大名醫。
華陀一生行醫濟世,精通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針灸等。特點是用藥少,只用幾味藥而已;執藥隨手抓出,不用稱量。針灸也只是針一兩處。下針前對病人說:「當引某許,若至,語人」(針感會到某個部位,若你感覺到了就告訴我),病人說:「已到」,便拔針,不久病便會好。
道教尊華陀為「青囊濟世華真人」、「神功妙手華真人」,信眾尊稱華陀仙師、華陀仙翁、華陀神醫等。
農曆四月十八日是華陀的誕辰,眾多宮廟和信徒都會在這一天進廟宇拜拜,恭祝華陀仙師聖誕千秋!
【淡水宏龍宮華陀廟】

「淡水宏龍宮華陀廟」於民國75年初由鶯歌宏德宮創辦人「黃文瑞」先生所建立。宮廟的一樓供奉大殿華陀真人,二樓孫臏祖師、王禪老祖、九天五聖帝、諸葛孔明仙師、劉伯溫仙師。
淡水宏龍宮華陀廟的外觀很有特色,才靠近宮廟就能看見幾座神像,遠遠望去彷彿神像座落於廟宇頂上一樣。
淡水宏龍宮華陀廟供奉的神尊很特別,都是少見的神明,宮主待人友善,初次來到的人要是不清楚怎麼參拜,他會介紹參拜路線、解說神明事蹟,當信眾抽籤遇見疑問,他會耐心地為信眾們解籤、解惑。
【宮廟資訊】
電話:(02)2622-4020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奎柔山路417號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6:00–17:00,週六、週日6:00–18:30
#3 神農大帝


民以食為天,台灣早期以農業為主,神農大帝就成了諸多農民的信仰神。
「神農大帝」,神農氏,又稱烈山氏、連山氏、炎帝,相傳生存年代在夏朝以前,現存文字記載多出現在戰國以後。相傳「神農嘗百草」、教人醫療與農耕,中國人視之為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守護神,尊稱為「藥王」、「五穀王」、「五穀先帝」、「神農大帝」等。
神農氏傳說最早出現在《易經》〈繫辭〉、《莊子》、《世本》、《孟子》等傳世先秦文獻的記載中。《尸子》也記載了神農氏言行。可知在春秋戰國時期己存在神農氏的傳說。東漢《白虎通》也承繼了神農氏的傳說。
在《史記》記載中,神農氏不是一個單一人物,而是一個氏族,曾經統治天下。在黃帝時,神農氏勢力衰弱,被黃帝所屬的軒轅氏取代。在同段記載中,黃帝曾與炎帝在阪泉之戰作戰,隨後又與蚩尤在涿鹿之野作戰,最終取代了神農氏的統治。東漢王符《潛夫論》記載,神農為一個世代延襲的稱號,赤帝魁隗氏,繼承了神農稱號,被稱為炎帝,取代伏羲氏成為天下共主。
據說神農氏的樣貌很奇特,身材瘦削,全身除了頭和四肢外,都是透明的(水晶肚),因此內臟清晰可見。神農氏嘗盡百草,只要藥草是有毒的,服下後他的內臟就會呈現黑色,因此什麼藥草對於人體哪一個部位有影響就可以輕易地知道了。後來,由於神農氏服太多種毒草,積毒太深,最後因為斷腸草(有人說是百足蟲)而身亡。但是明代的古人有說明此為訛傳。
神農氏有很多稱號,比如:稷王、五穀王、五穀爺、五穀先帝、開天炎帝、神農仙帝、田主、田祖等等。由於有神農嚐百草的傳說,所以民間又尊稱其為藥王大帝、藥仙等。
農曆四月廿六日為神農大帝的聖誕千秋。
【東港神農宮】


「東港神農宮」奉祀伏羲氏(日月天皇)、神農氏(炎帝)、燧人帝(燧皇)三位神祇,清乾隆七年(西元1742年、歲次壬戌年)先民自唐山移民至台灣,隨身攜奉三皇金身歷經艱險渡海以求平安開墾順利,後息足今東港安居,凡老一輩皆稱「神取廟」,據該廟耆老相傳,最初居民定居萬丹水哮(今水仙村),廟前有一條溪(隘寮溪),在夜晚時溪水會淹過庄域廟前,天亮後則又恢復原狀,時居民皆言此意乃指地理已在敗壞了,求神明趕緊遷換廟址庄里才行。
後三皇指示,某日午時空中會飄來一片烏雲,停在廟頂上約二十分鐘,大家趕緊回家收拾細軟,凡老年小孩坐牛車,年輕的用走路,每人手上都須拿香跟隨烏雲飄動而走,當烏雲停下來的位置,就是未來新廟址與庄域,即今東港現址,也因此新建廟堂被稱之「神取廟」,庄名亦稱之「神取莊」。
日據時代,伏羲大帝因手拿日月,故又有日月天皇之尊稱,但為避開日本天皇的稱呼,因而避嫌不敢張揚,故以神農大帝為主神,目前該宮尚留有老印信一顆為佐證;神農宮自建廟迄今已二百六十餘年,自初創草廟歷經翻修整建已有九次之多。前次建廟於民國十五年(西元1926年、歲次丙寅年),推舉地方士紳蘇誥老先生為重建主任委員,經四年多時間終在民國十九年(西元1930年、歲次庚午年、葭月)落成,擇取良辰吉日舉行安座儀式。
倏忽五十餘年,歷經寒暑易節,且因颱風及地點關係,於是眾善男信女及地方熱心人士,乃提議重建神農宮,並推舉謝新與先生為重建委員會主委,廟地方位乃由伏羲大帝降乩踏位選定,民國七十四年(西元1985年、歲次乙丑年、臘月)吉日破土,開挖地基時發現一座石燈,高二尺上刻「神取」,歷經兩年多歲月於民國七十七年十月二十九日(西元1988年、歲次戊辰年、九月十九日丁巳日)吉時舉行落成大典,慶讚新廟竣工。
神農宮為兩樓式建築,宮貌巍峨,莊嚴肅穆,廟頂為華南重簷歇山式建構,屋脊剪黏不做福祿壽圖案,飾以龍馬洛書表彰伏羲大帝之崇高,一樓為老人社區活動中心,二樓殿室為三門兩進格局,正龕主祀伏羲、神農、燧人三皇大帝,觀音菩薩、溫府四千歲、延平郡王、中壇元帥、內五營兵馬,左龕祭祀福德正神、文武判官,右龕奉祀黑虎將軍爺、黃虎爺、馬將軍及王馬,左側處為「玉敕明勝堂」安奉胡府千歲,亦作信眾祈求問卜之場所,神農宮又側後方建一外五營小廟,內安奉黑虎將軍爺、中營趙將軍、東營劉將軍、西營溫將軍、南營張將軍、北營邱將軍。
【宮廟資訊】
電話:(08)835-0908
地址:屏東縣東港鎮新基街85巷31號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5:00–22:00
【三重先嗇宮】

「先嗇宮(嗇,音:色)」俗稱「五穀王廟」或「五谷王廟」,是臺灣新北市三重區二重埔的市定古蹟。
先嗇宮建於清高宗乾隆年間,是一座介於道教與民間信仰,主祀神農大帝的寺廟。「五谷王」也是當地的地名。
先嗇宮原稱「五穀王廟」(穀,通「谷」),又稱「五穀先帝廟」,主祀有「五穀王」之稱的農業守護神:神農大帝。臺灣日治時期更名為「先嗇宮」,為三重區唯一的市定古蹟。
「先嗇」之名取自古代天子所祭拜之「八蜡神」,「八蜡」者,先嗇、司嗇、農、郵表畷、貓虎、坊、水庸、昆蟲,而其中以「先嗇」為首,為農業神之首,即是神農,由於所供奉之主神即為神農大帝,是故以先嗇為廟名。
先嗇宮原在新莊區頭前地區,乃清高宗乾隆廿年1755年所建。因不堪淡水河水患之擾,遂移至三崁店,後又再度遷建於三重區二重埔五谷王北街,「五谷王」也由廟名變成地名。
農曆四月二十五日的三重大拜拜,源自先嗇宮的神農大帝生日,該日及次日兩天,陣頭都會分區到三重繞境遊行,而三重民眾也在此時大宴賓客,過去曾有「一天吃掉一條橋」的說法。
【宮廟資訊】
電話:(02)2995-2345
地址:新北市三重區五谷王北街77號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6:00–21:00
#4 濟公活佛

「濟公」,法號道濟,又稱濟癲和尚、濟公活佛、濟公禪師,俗名李修緣(一名李仁遠),南宋時期富有傳說色彩的佛教禪門臨濟宗楊岐派禪師,台州(今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赤城街道永寧村)人,以不死守佛教戒律及神通廣大的顛僧形象聞名。
1149年濟公出生於台州,後逃婚在杭州靈隱寺出家,法號「道濟」,拜靈隱慧遠為師。喜好誦經打坐,不戒酒肉,語言詼諧,穿著破衣破帽手持破扇。
因其行為不檢點,被眾僧告到其師慧遠面前,慧遠庇護他說:「佛門之大,豈不容一癲僧!」故又被稱做「濟癲」。
其師慧遠圓寂後,濟公被迫轉到淨慈寺,他醫術精湛,常常救助百姓,被百姓稱為「濟公活佛」,傳說是降龍羅漢轉世。
宋嘉定二年(1209年)五月十六日濟公於淨慈寺圓寂,享壽61歲,臨終前曾作一偈:「六十年來狼籍,東壁打到西壁。如今收拾歸來,依舊水連天碧。」葬於虎跑(今杭州動物園南邊),後人建有濟公塔院。
《淨慈寺志》卷十九中收載其《入龕文》、《起龕文》、《掛真文》、《秉火文》、《起骨文》和《入塔文》
南宋時,濟公的故事就在浙江台州當地口耳相傳。明清之際,民間的說書人開始以為主題,逐漸發展出情節生動的故事,後清代文人郭小亭集成章回體小說《濟公全傳》一書。
濟公形象親民深入人心,是位源自佛教的高僧,但佛教寺院較少供奉濟公,反而民間信仰、一貫道等其他宗教廟宇中常見供奉。又民間常見濟公乩童,一手搖扇,一手持酒瓶,頭戴僧帽、身著補丁僧袍,表現出酒醉瘋癲的形象為信徒開示。
農曆二月初二是濟公活佛的誕辰,農曆十月初三日是濟公活佛的得道日,這兩個日子都有信徒為濟公活佛祭祀慶祝。
【觸口龍隱寺】

「龍隱寺」開基由來,在民國55年間,一位邱信人家夢見一位身穿破衣,手拿破扇的神像,要在此地行醫濟世,指示邱姓人家要雕刻金身,還在半信半疑當中,又多次夢到神佛指示,屢次神蹟顯化之事都一一實現,邱信人家因此相信這真的是濟公禪師的託夢。
於是他於民國63年前往高雄,甲仙龍鳳寺求濟公禪師金身的分靈,同年就按照神佛指示雕刻濟公禪師的金身,安奉在家中。
龍隱寺在民國79年8月開工建廟,在完全沒有經費情況下動工興建寺廟,起初靠一些有誠心的信徒做義工,慢慢籌備起管理委員會,後有受到濟公禪師奇蹟顯化的信徒陸續回來還願贊助,建廟基金初步有了著落,並於民國80年10月24日內殿結構初步完成先入安座。
龍隱寺建成後,香火鼎盛,民國84年8月台視所拍攝的連續劇《濟公》就選在龍隱寺拍片,之後,民國86年6月中視拍攝連續劇《濟公活佛》時,同樣選在此寺拍片,據傳,拍攝期間,諸多神蹟顯現,讓劇組工作人員和演員們大呼驚奇!
觸口龍隱寺佔地約達三公傾之多,是位於阿里山山脈之起點,也是前往阿里山的必經之路,龍隱寺附近有一座「天長橋」和一座「地久橋」,前來龍隱寺參觀奉香的遊客,都會前去這兩條橋參觀,尤其是情侶,都希望戀情能夠像這兩座橋一樣「天長地久」。
【宮廟資訊】
電話:(05)259-1322
地址:嘉義縣番路鄉1號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6:00–19:00
【富福頂山寺】


「富福頂山寺」廟址位於三芝區橫山山上,因其都是由貝殼和珊瑚建造而成,故又被稱「三芝貝殼廟」或「十八羅漢洞」。
民國85年間,有一位信徒向濟公活佛發願,要在新北市三芝區建造一間漂亮的貝殼廟獻給濟公活佛,後該信徒又陸續由台灣各縣市及東南亞購買珊瑚礁及貝殼,整間廟總共用上百種珊瑚與六萬多種貝殼堆砌而成,共花了二年時間才建造完成。
富福頂山寺色彩炫麗的廟景就像海底龍宮,主奉祀濟公活佛、十八羅漢與聖母娘娘,由於廟內有一個琥珀大元寶,吸引許多樂透迷上山摸元寶,讓貝殼廟香火旺得不得了;貝殼廟裡的香爐也是用珍貴的珊瑚做成的。
富福頂山寺還有一個不可錯過的十八羅漢洞,洞內全是珍貴的珊瑚堆砌佈置而成的,根據廟方人員說明,參觀時信徒若可穿越小洞即可增添福份;廟方亦備有麵條甜點提供信徒食用。
富福頂山寺原址因腹地、廟埕太小不能容納過多信徒,也無法停放太多車輛,廟方人員擔心影響村裡人的生活,故已遷往面積約有1甲2分(約3千多坪)的富基漁港海邊,廣結善緣。
【宮廟資訊】
電話:(02)2636-7002
地址:新北市三芝區69號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6:00–20:00
看了小編介紹的神明和廟宇,有沒有被祂們的事蹟吸引呢?雖然現在大家都說要科學、不要迷信,然而心中有信仰、有精神支柱也不是一件壞事,要是生活的壓力大又找不到人訴說,那就跟神明訴訴苦吧!說出來總會輕鬆一些,而且也不用擔心隱私被洩漏,不是嗎?
希望大家都能夠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喔!
文/Nova | GOMAJI夠麻吉編輯群
更多吃喝玩樂情報:
池上美食推薦TOP8|台東美食地圖,跟著在地人這樣吃
基隆野餐秘境TOP7|夏日野餐好去處、無敵海景等你看
太保美食推薦TOP8|南故宮、嘉義縣政府周邊美食這樣吃
水上美食|在地人的最愛清單TOP 6
高雄野餐 |一起去野餐之地點7選
台北外帶美食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