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一次的聖彼得堡古蹟大巡禮,這次旅遊達人黃作炎從聖彼得堡到了俄羅斯首都 莫斯科 。莫斯科這座大城一樣是以人文歷史景點聞名的首都,其中莫斯科的重要廣場「紅場」聳立著克里姆林宮、聖瓦西里大教堂這些到俄羅斯一定得看一眼的建築,連莫斯科的各站地鐵都各具特色。就讓我們來看看 莫斯科 必訪景點有哪些:

森林中的首都· 莫斯科
從飛機窗戶俯瞰莫斯科,映入眼簾的是藍天、綠樹茂盛和清澈見底的河流,這是我對莫斯科(Moscow) 第一個印象。
行前做的旅行功課中讀到,蘇聯政府刻意推動保護森林資源之下,市內有96 多座花園,160 條林蔭道,像是果戈里林蔭道、特維爾林蔭道、綠化總面積約占莫斯科的三分一,因此贏得「森林中的首都」之美稱,期待走在綠林大道上,看看會不會有台北敦化南路林蔭下清爽的感覺。
經過通關處,眼前排滿黃皮膚、熟悉的腔調的入群,原來是中國來的觀光客,這幾年中國觀光團絡繹不絕,飛行時間比台灣精簡,趁著排隊時間,寒暄一下。
出關、走到行李處,報章雜誌印象中的列寧、史達林蘇聯形象不再, 取而代之的是聖巴西里教堂、克里姆林宮、國營百貨商場等等引人入目的大幅照片,莊嚴華麗、平實中展現獨特感,迎接我們的到來,未來將一一造訪眼前這些文化景點。
細數千年歷史
早在1147 年,莫斯科大公時代開始,一批人在蘇茲達爾王公尤里多爾帶領之下,在莫斯科河沿岸駐紮,鞏固防禦措施,由此莫斯科成為一個防禦性的要塞的地位。
12 世紀蒙古人入侵,逐漸引起周邊王公的注意。1263 年,諾夫哥羅德王公,弗拉基米爾大公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將莫斯科作為自己最小的兒子丹尼爾亞歷山德羅維奇的領地,一代一代在此定居。
蒙古人對俄羅斯近300 年的統治中,莫斯科大公的權力逐漸強大起來。對金帳汗國的蒙古統治者巧妙應付,爭取東正教會的支持,削弱其他王公的力量。1378 年,大公德米特里頓斯科伊擊敗金帳汗國的軍隊,最後,大公伊凡三世在1478 年消滅大多數有封邑的公爵,擺脫蒙古人的統治,完成俄羅斯國家的統一,伊凡三世被稱為沙皇。
1572 年莫斯科被克里米亞韃靼人襲擊和和焚毀。1605 年,沙皇鮑里斯戈東諾夫突然死亡,1610 年,被波蘭將領斯坦尼斯瓦夫若烏凱夫斯基攻陷,遭受劫掠。俄羅斯天下大亂,進入一個「混亂時代」。直到下諾夫哥羅德的米寧和波扎爾斯基,率領民兵把波蘭侵略軍趕出莫斯科以後,建立羅曼諾夫王朝,動盪時期才告終。
羅曼諾夫這個王朝經歷18 個沙皇的統治,在1917 年發生的俄國二月革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被推翻而告終。由列寧建立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18 年從彼得格勒(今聖彼得堡)遷到莫斯科,1922 年12 月正式成 蘇聯首都。
俄羅斯歷經沙皇帝國時期、蘇聯共產統治,1991 年後,俄羅斯聯邦成立、蘇聯解體,然而,莫斯科仍然是俄羅斯政治經濟的最重要的城市。近千年來,留下許多人文歷史景點,已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建築群之一。

莫斯科必訪旅遊景點
來到所謂的「戰鬥民族」俄羅斯,她的首都莫斯科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世界知名的城市之一,特別是在90 年代共產鐵幕打開之後,成為世界旅人爭相造訪的城市。
這城市有千年歷史,面積2 千5 百平方公里,城區約1 千2 百萬人, 佔俄羅斯總人口的1/10,是歐洲人口第二多的城市,僅次於伊斯坦堡。以克里姆林宮為中心,一環一環向外擴散,發展出莫斯科獨特的城市建築與北國保守之氣勢。
自從在廣播節目中聽到一首俄羅斯民謠《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雖然唱著俄語,但優美的旋律將我帶進另一種樸實、悠揚境界,後來聽到中文版本:
小河靜靜流,微微泛波浪 明月映照水面,閃閃銀光
依稀聽得到,有人在輕聲唱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一回晚上,在下榻莫斯科旅店附近散步,街上聽到街頭藝人彈著吉他、唱著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夜裡,忽隱忽現的月光,來來往往的路人,一排排的路樹、不再沙沙響,夜色多麼靜美,令人心神嚮往,好一個莫斯科的那一個晚上。
自從俄羅斯對國際打開觀光之門,一反當年共產封閉的形象,以熱情、溫暖的斯拉夫民族特有的風情,吸引國際旅人到此探奇,一窺她的新與舊、美與醜!
世界第八奇景 克里姆林宮 Московский Кремль

克里姆林宮(Moscow Kremlin),一如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 受到世人矚目,然而,印象中克里姆林宮陰森可怕,政治鬥爭殘酷無情, 冷血的間諜KGB 令人不寒而慄,神秘的色彩更為濃厚,因此克里姆林宮更顯獨特。皇宮面俯瞰莫斯科河,東臨聖巴西里大教堂與紅場,西接亞歷山大花園與無名烈士墓,是當今俄羅斯中央行政特區,也是俄羅斯聯邦政府行政總部所在地、俄羅斯總統駐地。
在旺季參觀克里姆林宮,若是自由行來此地,建議一定要在9 點前到達售票處買票,否則會排上1 小時以上,才能買到門票、進場!克里姆林宮和軍械庫(The Armoury Chamber) 的門票,是分開排隊買票,如果只是參觀克里姆林宮,可以排一條隊;如果要參觀克里姆林宮和軍械庫,要排另一條。
我們隨著長長的人龍隊伍,通過安檢的關卡,邁向一座三聖橋,迎面矗立的是三聖塔城門,一座紅磚的城牆,基座寬大,牆面正中央有圓形大鐘,兩旁則各有一扇關閉的白色窗戶,中層體積略為縮小,砌著數座白色的小尖塔,再向上則立著一根高聳的綠色尖塔,最高處的尖端鑲著一顆金色五星。三聖塔左右兩旁延伸紅色城牆,總長2 千2 百多公尺,將克里姆林宮環抱其內,形成一座穩固的堡壘,易守難攻。
走進克里姆林宮,佔地約28 公頃,綠樹茂盛,繁花遍佈,除了鳥鳴聲之外,就是觀光客交談聲,在1990 年被頒定為世界遺產之林。眼前就是歷代沙皇登基、蘇維埃領導人上台、共和國總統葉爾欽與當今總統普丁
宣誓就職大典的場所。
參觀俄羅斯最古老的博物館,軍械庫博物館,這裡收藏大量的金銀器皿、珠寶首飾、聖像製品、皇冠上的寶石、十字架、加冕長袍、寶座,東正教士的聖袍、及皇家各種珍貴的服飾、皇家作戰和閱兵用的兵器和武器裝備等。還有,歷屆外國使節饋贈俄羅斯的珍貴禮品。
世界之最、重200噸的沙皇大鐘(Tsar Bell),就出現在眼前,這大鐘由俄羅斯著名的工匠馬托林父子鑄造,重量達216 噸。一旁還有世界金氏世界紀錄上最大的榴彈砲(Tsar Cannon),沙皇費奧多爾一世於1586 年下令鑄造,重18 公噸。
宮內可見四座宮殿、四座御用的大教堂、十九座塔樓, 昔日沙皇與家人信仰膜拜的所在,從生到死的受洗、加冕、埋葬都在這裡。最宏偉的要屬聖母升天大教堂,是文藝復興時期傑作。建於15 世紀中期,當初為了慶祝伊凡三世擊敗蒙古的金帳汗國所建,由義大利的建築師Aristotele Fioravanti 設計建造興建,內部構造依照東正教傳統建築, 融合俄羅斯與義大利的風格。
作為俄羅斯沙皇加冕及安葬俄羅斯東正教教宗的所在。教堂內的牆壁和廊柱,繪滿聖母瑪利亞的壁畫及聖像畫,這都是俄羅斯宗教藝術史上的珍寶。
外觀有九座金色圓頂的天使報喜大教堂,在每座圓頂上方皆有十字架,下方的美麗白色外牆與閃閃發光的金色穹頂相互輝映。也是在伊凡三世的時代,下令打造此教堂,在1489 年完工,展現希臘式廊柱和俄羅斯風格。
有「恐怖沙皇」之稱的伊凡四世,在16 世紀改建教堂, 但因為他的多次婚姻違反教規,後來被禁止從教堂的正門進入。東南方的入口,是為了方便讓恐怖伊凡出入而建造。
介於大克里姆林宮與伊凡大帝鐘樓之間的大天使教堂, 是即將辭世的伊凡三世下令建造大天使教堂,由威尼斯的建築師設計阿雷維希歐諾維 (Alevisio Novi) 負責建造,在三年後完成。此建築融合傳統俄羅斯和義大利風格,獨特的義大利式的圓齒狀,融合傳統俄羅斯教堂的圓頂和柱子,是俄羅斯克里姆林式建築的代表之作。
熱情而美麗的廣場 紅場 Кра́сная пло́щадь

「紅色」總給人有熱情、美好之感,來到俄羅斯的「美麗的廣場」,心情不知不覺地也隨之空曠起來了。
在蘇聯共產鐵幕年代,每次在新聞看到莫斯科「紅場」的鏡頭時,總是呈現殺氣騰騰的導彈、坦克車等等大型軍隊,在此巡遊,讓人誤以為克里姆林宮的「紅場」與共產主義或紅色的牆有關。然而「紅場」的原意並非此意,「紅場」的俄文有「美麗、漂亮」的意思。
來到這廣大的場域,有幾處世界著名建築,映入眼簾從左到右依序為,聖瓦西里大教堂、克里姆林宮(後牆)、列寧墓(圍牆前低矮建築)、國家歷史博物館、國營百貨商場。紅場東邊是國家百貨商場,其隔壁有國家歷史博物館。
1571 年,在莫斯科發生一場大火之後, 燒光原有的建物,居民清空、整理之後,逐漸振興成為莫斯科人民聚集之處,許多官方大型典禮、俄帝沙皇加冕之地。1812 年以後擴建, 在與拿破崙戰爭中,莫斯科又毀於戰火之中, 人民在重建家園的時候,再度拓寬紅場,與附近的瓦西列夫斯基廣場毗鄰。
逛累了之後,可以到附近的庫姆百貨公司(Gum Department Store)逛街、購物,進到這座大型的建築物,欣賞裡面的裝潢與佈置。
每站都有自己的獨特風格 莫斯科地鐵

對不懂俄文的觀光客而言,毫無英文標示的地鐵之旅, 也算是一趟莫斯科奇妙的冒險。既然來到莫斯科,建議您搭乘地鐵,體驗不同時期的俄羅斯。根據2009 年金氏世界紀錄的記載,莫斯科地鐵是全世界載客量最高的地鐵系統,單日載客量超過900 萬人,高於紐約地鐵。
1920 年代,隨著莫斯科市的向外擴張,人口越來越多, 一般的巴士與電車已經無法應付日益龐大的人口移動。1931 年蘇聯政府開始興建第一條地鐵路線,1935 年第一條地鐵線完工。
莫斯科地鐵的主要結構,為中心向四周輻射狀,全長為333.4 公里,共有12 條線路以及200 個車站,莫斯科地鐵總共有176 個車站,大部分的車站都是在地底下,不同路線的轉換,都是在地底下進行。從紅線的月台轉換到綠線的月台,必須搭手扶梯往更深的地底去,然後穿越很長的通道,換一個月台可能需要五到十分鐘。

跟聖彼得堡地鐵一樣,在莫斯科地鐵站裡面,也可以欣賞倒優美的大理石藝術雕像、浮雕,典雅的吊燈、穹頂、迴廊,精緻的壁畫、玻璃拼花、馬賽克鑲嵌畫,體育館站甚至陳列早年蘇聯運動員獲得的各種獎盃。
莫斯科地鐵大部分線路和車站都是在地下的,但其中4 號線途中的7 個車站,是建立在地上,12 號線除了與9 號線交匯至與6 號線交匯的車 站之外,全都是架空車站。另外,有3 條線路通過鐵橋、穿越莫斯科河, 分別是1 號線、2 號線、4 號線,其中最獨特的1 號線,麻雀山站,因為這一站就設立在莫斯科河的正上方的盧日尼基鐵路橋上。
當地鐵由周邊向市中心駛去,報站音為男聲,而當地鐵開始駛出市中心往郊區的時候,則為女聲報站,而在環線上,順時針行駛的時候,為男聲報站,而逆時針的時候則為女聲。

地鐵站名,如:十月廣場、馬克思主義者、紅色近衛軍、共青團員等等,別具蘇聯獨特名稱,不會在其他世界城市看到,站名一直沿用至今。莫斯科地鐵很深,每站幾乎都在底下,很多站從地下到地上,搭乘扶手電梯需要幾分鐘時間。轉車時,如果遇到尖峰人潮,總是被推著走,這時請留意自己的隨身行囊,進到地鐵站可把隨身包往前背。
地鐵的交通流量很大,尖峰時刻每一班車之間的間隔不到一分鐘。剛到俄國最不習慣的事情就是地鐵的門關的又快又狠,人尚未走出車廂,廣播卻已經響起「小心!門要關了!」俄國人上下車時會先把手壓在門上, 預防被地鐵門給夾到。
記得在莫斯科地鐵某站裡,掛著一個看板寫道:「莫斯科地鐵站沒有一模一樣,每一站都有自己的特色。」要奢華的有奢華,要工業風的有工業風,要共產風格就有共產拼貼,猶如一個個藝術館。
建議到俄國一定要抽空來搭地鐵,體驗一下!
作者介紹
黃作炎
專業領隊、旅遊作家。立志用旅遊寫人生。
旅行像是一幕消失的場景,久別重逢的好友,在車站不期而遇,清晰的往事歷歷在目,昔日滄海桑田、富麗堂皇的奢華,極盡虛榮浮誇,都會成為過去。再大、再寬廣的國家,再有名、再富裕的人物,都有終止之時。「儘管白雪覆蓋春天的希望,在某個山坡上,處處綻放綠色與金黃的花。」
著有:《跟著電影去旅行》、《我的美國國家公園之旅》、《美國心電影夢》、《我的中東電影旅行》、《摩洛哥古城沙漠聖羅蘭》等書。
本文取自《走讀俄羅斯:8大必遊景點x10部經典電影,令人藝遊未盡的鐵道深度之旅》一書,感謝出色文化提供。
網友激推海外旅遊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