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彼得堡 為俄羅斯的第二大城,也是超級旅遊勝地,無論俄羅斯自助行還是跟團旅遊都絕對不可錯過的重要城市,以其充沛的人文地景與歷史古蹟聞名。如今繁華、充滿皇室氣息的 聖彼得堡 ,其繁榮面貌絕非一日即成,經歷許多統治者的經營、歷史血洗才有如今榮景、俄羅斯旅遊不可錯過的聖彼得堡。
接下來讓我們跟著旅遊達人-黃作炎來介紹聖彼得堡的輝煌歷史,了解這座文藝之都的形成,以及聖彼得堡內各式藝文與歷史古蹟:
文化藝術之城· 聖彼得堡

歐風十足的聖彼得堡,是彼得大帝一生的榮耀!
無論是和暖陽光下、還是晨霧乍起時,聖彼得堡遊河,穿過幾個橋下,兩旁特色建築、商家,放眼望不完,如此獨美風情在我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聖彼得堡(St. Petersburg) 是俄羅斯的第二大城,俄羅斯通往西方與啟蒙思想的窗戶,也是俄國最歐化的城市。許多俄國人的榮耀都在這裡開創,除了政治願景之外,這裡是孕育俄羅斯文藝的溫床,有著名的音樂、舞蹈,在這兒誕生的名人有:普希金、杜斯妥也夫斯基、柴可夫斯基和蕭斯塔科維奇。

位在涅瓦河口,波羅的海、芬蘭灣重要的港口。17 世紀以前,這兒原來僅是涅瓦河流入芬蘭灣的一片沼澤地,卻在彼得大帝打造之下,將它建設成歐風十足的城市,也使俄羅斯走向歐洲、讓歐洲更親近俄羅斯。
你可能在唸書時的歷史、地理課本中讀過「彼得格勒」、「列寧格勒」、「聖彼得堡」,這些名稱所指的都是同一個城市,因為時空背景的不同,使得聖彼得堡多次易名。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當時政府為因應「去日耳曼化」而改名為「彼得格勒」。之後,為紀念蘇聯的領導者列寧,又改名為「列寧格勒」。1991 年蘇聯解體之後,聖彼得堡市民投票之後,再度以「聖彼得堡」之名於世。
聖彼得堡的古蹟巡禮
聖彼得堡處處充滿皇室氣息,金碧輝煌之感,各觀光景點的室內,大多是細膩壁畫和黃金色澤的雕刻,融合歐洲和俄羅斯東正教的風格,眩目耀眼總讓我忍不住多看幾次。
聖彼得堡原是波羅的海芬蘭灣、涅瓦河出海口的一片沼澤地,其周圍有42 個小島,水道縱橫交錯,由423 座橋樑連接,號稱北方威尼斯。來到這美麗的城市,暢遊歐洲第三大河涅瓦河,長74 公里,僅次於伏爾加河和多瑙河,隨著18 世紀彼得大帝的蹤跡,來一趟文史之旅吧!
雄心萬丈的君王彼得大帝,對航海事務感興趣的他,誇下海口說:「要讓來自其他國家的訪客,不必克服危險的陸路,經由海洋,航行到我的國。」從莫斯科搬到聖彼得堡,為了爭奪面向西歐的不凍港,開始對瑞典王國長達21 年的戰爭,在距離海灣約5 公里的入海口,名為兔子島的小島上,興建彼得保羅要塞,成為新城市的第一塊磚石。
徵召俄國各地農民兵,以及戰勝瑞典得來的戰俘,圍繞著這個要塞逐漸興起一座都城,知名詩人普希金將此稱為俄羅斯「面向西方的窗口」。城市發展的最初60 年間,巴洛克風格佔據統治地位,當中最傑出的代表作即為冬宮。1760 年新古典主義風格建築逐漸成潮流,因此聖彼得堡成為俄羅斯第一個根據歐洲風格打造的城市。
凱薩琳大帝、伊莉莎白女王熱衷音樂、舞蹈,於是各劇院陸續出現在這城內,亞歷山大一世打敗拿破崙之後,更興辦高等院校。亞歷山大二世建立機械、造船、電力、食品等工業,使得聖彼得堡的工業迅速發展,亞歷山大三世的西伯利亞大鐵路建設,尼古拉一世、尼古拉二世等君王在此不斷的建設,使俄羅斯帝國成為傲視歐洲的大國。
俄羅斯歷史的重大事件,都與聖彼得堡連接在一起。三次俄羅斯的革命都以此為中心,第一次俄國革命、俄國二月革命、十月革命。

今日聖彼得堡世界各國遊客暢遊此城,讚嘆冬宮隱士廬博物館驚人的稀世館藏,在夏宮看著噴泉翩翩起舞,搭乘渡船,倘佯在涅瓦河上,享受沿岸各時期建築的風情。這些景象卻是俄羅斯先人為了偉大沙皇的發想,
忍受嚴寒、飢餓、瘧疾、痢疾等風險,用生命換來的。
以河口出海軍總部大廈為中心點,緩步前行, 涅瓦大街、戈羅霍娃街,以及沃茲涅先斯基大街等三條街道,寬廣、無障礙的走呀、走著,逐一欣賞不同時期巴洛克、新古典的建築風格,像是冬宮隱士廬博物館、馬
林斯基劇院、人類民族博物館、俄羅斯國家圖書館、聖以撒大教堂和聖基道霍大教堂等相關歷史建築群,邊走邊欣賞,一去感受這座西化的城市。
歷史性的皇家歌劇院 馬林斯基劇院

像聖彼得堡的芭蕾舞和歌劇劇院一樣,原本只提供沙皇邀請貴族看戲的場所,在葉卡捷琳娜大帝下令建造後,知名的劇碼,《睡美人》(1890)、《胡桃鉗》(1892)、《天鵝湖》(1895)都在這兒首演。
馬林斯基芭蕾舞團曾經來過台灣多次表演,對於這跨越兩世紀的舞團,要從18 世紀彼得大帝建城說起,俄國皇室與上流社會們心儀法國、義大利的芭蕾舞這種優雅的娛樂,彼得大帝的姪女安娜女皇邀請法國舞蹈
家蘭德(Lande)至聖彼得堡教授芭蕾,更在冬宮設立「帝國芭蕾學校」沙皇提供獎學金,許多貧苦人家把身材比例、體能優質的孩子,送到這裡習藝。

馬林斯基劇院的芭蕾舞學校培養許多優秀的舞蹈家,如安娜·帕夫洛娃、塔瑪拉‧ 卡莎維娜、瓦薩拉夫‧ 尼金斯基、加林娜‧ 烏蘭諾娃、魯道夫‧ 紐瑞耶夫、納塔利亞‧ 馬科洛娃等等。
馬林斯基芭蕾舞團歷代的芭蕾舞者,更都是在芭蕾舞史上呼風喚雨、赫赫有名的一時之選,包括早年以「垂死的天鵝」(The Dying Swan)舞碼聞名全球的芭蕾女伶帕芙洛娃(Anna Pavlova)、20 世紀初與迪亞基列夫(Sergei Diaghilev)、史特拉汶斯基(Igor Stravinsky),在巴黎共創輝煌歷史的尼金斯基(Vaslav Nijinsky)、日後投奔自由、在西方叱吒風雲的首席男舞者兼編舞家紐瑞耶夫(Rudolf Nureyev)和巴瑞辛尼可夫(Mikhail Baryshnikov)等等。
兩百年傳統的馬林斯基舞團,不僅是培育芭蕾舞人才的搖籃,更是世界芭蕾舞壇的推手。至今,聖彼得堡藝文氣息持續保持,仍以他山之石的態度,逐步打造、培養成人文薈萃的繁榮景象。
「俄羅斯的凡爾賽宮」彼得夏宮

到聖彼得堡一定要到有「俄羅斯凡爾賽宮」之稱的彼得夏宮,位於聖彼得堡近郊豐坦卡河岸。這座皇宮是沙皇彼得大帝,在1710 年為了慶祝戰勝瑞典而建,彼得大帝邀請法國建築師,要他們以巴黎凡爾賽宮為藍本修一座宮殿,他們從法國和義大利招募多位藝術家和工程師,歷時多年才建造完成。

皇宮主要共有14 個廳房,結合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華麗壯觀。1712 年,彼得大帝搬進已完成的宮殿的樓下,而妻子葉卡捷琳娜住在樓上,他們在此度過炎熱的夏天,之後皇族每年夏天,必來此避暑,彼得大帝晚年長住於此,直到1725 年去世為止,目前屬於俄羅斯國家級的博物館。整個夏宮佔地近千公頃,當時皇家的大型舞會、宮廷慶典等等活動,都在這裡舉行,彼得大帝生前每年必來此度夏。
彼得夏宮素有「噴泉之都」、「噴泉王國」的美稱,下花園裡處處是噴泉,當你漫步在幽靜的森林中,走上一小段路,一座別致的噴泉就會出現在你面前。共分為上花園、下花園和宮殿三大部分。
上花園是典型的法式花園,光就其室外花園和噴泉來看,規模、藝術水準,都超出巴黎的凡爾賽宮的等級。下花園占地102.5 公頃,堪稱夏宮的精華,有寬闊的草坪、花園、37 座金色雕像、150 多個噴泉及2 座梯形瀑布,共2 千多個噴柱,非常壯觀。
由於下花園比上花園和宮殿所在的地勢要低,因此下花園的所有噴泉,利用這種地勢落差所產生的自然水壓,沒有使用任何幫浦之類的機器,讓人嘆為觀止。下花園最迷人之處,是位在中央高低差20 公尺的階梯噴泉,大大小小的噴泉穿有許多雕像,每天早上10 點的噴泉啟動儀式,有現場音樂搭配噴泉水的變化。

園內,近百座大大小小噴泉,而這些噴泉全靠豐沛的地下水,利用壓力不同與地下管路的設計,讓噴泉不用機器,自然噴出。噴泉中最著名金碧輝煌的雕像,名為:掰開獅子大口的參孫。是為紀念當年俄羅斯戰勝瑞典的波爾塔夫戰役的勝利而建造,獅子是瑞典的象徵。遠望可見到大力士參孫,雙手把獅子的上下顎撐開,泉水從獅子口中衝天而出。
噴泉從池中飛濺而出,沿著噴泉隨台階而下,一路緩緩步行,兩岸盡是筆直的林蔭大道、樹木成群、石砌噴泉、花圃,走在其間,盡情享受綠色芬多精,一直走、一直走,可走到盡頭,看著海鷗飛翔在藍藍的海面上,那海就是芬蘭灣。
普希金鎮,凱薩琳宮的傳奇

1937 年,蘇聯政府為紀念俄國文學家亞歷山大普希金逝世100 周年,將原來名為皇村的小鎮更名為普希金鎮。因是1811 年至1817 年間,普希金曾在這兒的貴族學校就學。
數百年前原為瑞典貴族莊園,沙皇征服之後,在1708 年成為沙皇的夏宮,而被稱為皇村。1837 年往來皇村和聖彼得堡的鐵路通車,是為俄國鐵路史的開端。
普希金鎮離聖彼得堡市區不遠,許多旅人到了聖彼得堡,也會來到普希金鎮一遊,因為凱薩琳宮和亞歷山大宮均位於此小鎮內。

凱薩琳宮殿內部,曾經歷戰爭損毀,蘇聯時期開始整修,復原後的宮殿,顯得富麗堂皇,而外觀採用淺藍、白色色調,為其主題視覺,十分典雅。除此之外,整個林園綠樹、花草,端正清潔,園藝師定期修整,整齊劃一的綠林道上,很適合拍照留念!
凱薩琳宮屬於洛可可式宮殿建築,曾是俄羅斯沙皇的夏宮。葉卡捷琳娜宮這個名字來自於葉卡捷琳娜一世,她是俄羅斯帝國的第二位沙皇,而葉卡捷琳娜宮的前身是葉卡捷琳娜一世在1717 年修建的夏宮。
凱薩琳宮是1744 年伊利莎白女皇,為了紀念母親凱薩琳皇后而建,當時花費100 多公斤的黃金裝飾宮殿,最後成為媲美凡爾賽宮的宮殿。1768年彼得三世的妻子凱薩琳二世繼位後,擴建這宮殿,花園的面積擴張先前的一倍以上。
凱薩琳宮內必訪的一廳「琥珀廳」,入內禁止拍照,「琥珀廳」是德國腓特烈一世送給沙皇彼得一世做為禮物,後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被德軍摧毀又重建,珍貴的「琥珀廳」充滿著許多傳奇故事。
18 世紀初,普魯士王國經濟發達,國家富強,當時的爵位弗理德理希認為,普魯士應該與歐洲其他國家的國王們平起平坐,就在1701 年自己加冕為普魯士國王,為了慶祝弗理德理希一世登基,在柏林王宮中建築琥珀廳。
琥珀在當時是很珍貴的寶石,埋藏在地底4 百多萬年才能形成天然琥珀加,30 平方米的琥珀廳需要用到大量的琥珀,因此打造琥珀廳的工程耗時10 年之久才完工。
1991 年聖彼得堡歷史中心及相關建築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由琥珀和黃金裝飾而成的的凱薩琳宮,就是其中之一,由於本身具有的歷史價值,特別是琥珀廳,據說潛在價值已達5 億英鎊,曾被國家地理頻道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每天吸引來自世界各地旅人,爭相造訪。
相關旅遊訊息
凱薩琳宮
交通:從聖彼得堡市區至凱薩琳宮,車程約1 個半小時至2 小時左右。若是自助旅行者,可在聖彼得堡市區搭乘地鐵2號藍線至康普辛諾站,再轉前往沙皇村的小巴士前往。
門票:全票700 盧布,16 歲以上學生票350 盧布,16 歲以下免費
凱薩琳花園:5 至9 月 150 盧布,10 至4 月免費
參觀時間:每日早上10 點開放至下午5 點
(凱薩琳宮是全世界旅人來聖彼得堡必訪的景點,因此人潮非常的多。建議先上凱薩琳宮官網訂票,以免到現場買不到入場門票,撲空一場。)
作者介紹
黃作炎
專業領隊、旅遊作家。立志用旅遊寫人生。
旅行像是一幕消失的場景,久別重逢的好友,在車站不期而遇,清晰的往事歷歷在目,昔日滄海桑田、富麗堂皇的奢華,極盡虛榮浮誇,都會成為過去。再大、再寬廣的國家,再有名、再富裕的人物,都有終止之時。「儘管白雪覆蓋春天的希望,在某個山坡上,處處綻放綠色與金黃的花。」
著有:《跟著電影去旅行》、《我的美國國家公園之旅》、《美國心電影夢》、《我的中東電影旅行》、《摩洛哥古城沙漠聖羅蘭》等書。
本文取自《走讀俄羅斯:8大必遊景點x10部經典電影,令人藝遊未盡的鐵道深度之旅》一書,感謝出色文化提供。
網友激推便宜海外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