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台北休閒娛樂優惠整理>>點我
媽祖是台灣的主要信仰之一,台灣的 媽祖廟 眾多,幾乎各縣市都能見到 媽祖廟 的身影,每年的農曆三月媽祖誕辰更是有各種繞境活動進行,堪稱台灣宗教界一大盛事!
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介紹台灣各地知名的9間 媽祖廟 ,讓大家對這些 媽祖廟 有更多的了解!
#1【松山慈祐宮】

「松山慈祐宮」,舊稱錫口媽祖廟,位於臺北市松山區慈祐里、饒河街夜市旁邊,其媽祖稱為「松山媽祖」,為今涵蓋松山、信義、大安、南港、內湖的錫口十三街庄的信仰中心。
廟方宮誌記載,行腳僧林守義在清高宗乾隆十八年(1753年)堪輿當地後,選定坐北向南、前望四獸山、背有河川的現址興建此廟。
乾隆廿二年(1757年),廟宇完工並取名為「錫口媽祖宮」。後來配合地名改制更名為「松山慈祐宮」。爾後林守義以莆田的姪子林福遠為繼嗣,其後代保有乾隆年間的錫口天上聖母聖意牌。
慈祐宮建築格局方正,呈回字型。曾經多次重修,到1915年又禮聘福州名匠全面改建,1937年接續重修,而有今廟宇外貌。
廟殿為三川五門三進,龍門曰「左輔」,虎門稱「右弼」。正殿為三層重簷。簷下垂花雕刻精美,斗拱都作成網目式,色彩華麗,又安金箔。中門兩側有嘉慶年間雕刻的石獅子,呈現雄獅張嘴與母獅閉嘴的傳統,與石龍柱採用內枝外葉雕法。鐘鼓樓上以歷史典故為戲碼,像觀音普渡眾生、飛天財神送寶、媽祖、千里眼、順風耳等交趾陶為林添木徒弟葉星佑製作。
廂房曾作為松山國小創校時的初期教室。過去廟還設慈善部,由地方人士樂捐,由廟祝請說書人講勸善故事。
【神明春酒】
農曆正月初七,廟方會擺起宴席,備茶水、餅乾蜜餞糖果、八寶粥等喜氣的甜品,以代表媽祖請眾神吃春酒。
習俗的由來:多年前慈祐宮媽祖曾託夢給一位誦經師,指示「新春時期,眾人大聲嚷嚷」頗不禮貌,廟方隨即設宴請媽祖息怒,因而春酒宴的習俗也流傳下來。
【進香活動】
至農曆二月,錫口十三街庄的信眾都要到中臺灣香火鼎盛的媽祖廟進香,如彰化天后宮、彰化南瑤宮、鹿港天后宮、伸港福安宮、新港奉天宮、北港朝天宮等。
【誕辰遶境】
臺北市媽祖誕辰遶境,以松山慈祐宮及關渡宮的規模最大。像是參加松山慈祐宮於農曆三月二十五日及二十六日舉行媽祖誕辰遶境的參與地方宮廟就有松山福德宮、松山慈福宮、松山聚福廟、五分埔福德宮、東勢福安宮、車層景福宮、松山進安宮、東勢劍童宮、台北府城隍廟、中崙福成宮、木柵忠順廟、松山水福宮、松山霞海城隍廟。
【參拜順序】
取香10隻點燃後,依序參拜各殿。
(1)媽祖殿天公與媽祖、(2)註生娘娘、(3)太歲殿斗姥與值年星君、(4)佛祖殿佛祖、(5)諸聖帝君、(6)三清殿三清道祖、(7)地藏王菩薩、(8)福德正神、(9)虎爺、(10)五營兵將。
【宮廟資訊】
電話:(02)2766-3012
地址:台北市松山區八德路四段761號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5:30 – 22:30
#2【板橋慈惠宮】

「板橋慈惠宮」,位於新北市板橋區挹秀里,其媽祖稱為「板橋媽」,是舊擺接堡十七大庄的媽祖信仰中心。
清世宗雍正四年(1726年),墾號「林成祖」的開墾集團在板橋到土城的大安寮之間鑿水圳,使板橋開始繁榮。

相傳清乾隆年間,有一位來自唐山行腳的和尚自湄洲嶼恭請天上聖母金身聖像雲遊渡海來台,行經台北廳擺接堡枋橋庄時,應本地地主鄉紳信徒等七十二位先賢要求懇留媽祖聖駕,以祐地靈人傑庄閣煥彩,並隨即組織「天上聖母金浦會」及建構一間小廟題額曰:「慈惠宮」奉安天上聖母聖駕,此即慈惠宮草創伊始。
慈惠宮媽祖廟和板橋接雲寺、枋橋街文昌廟、中和廣濟宮、及大安寮庄大墓公合稱「擺接堡五大廟」;與板橋大眾爺廟、迪毅堂、板橋接雲寺合稱「板橋四大廟」。
「擺接」的稱呼是源自此地原為平埔族擺接社所有,漳州人林成祖和廖富椿等在清領雍正十二年(西元1734年)渡海遷徙,並於乾隆十五年(西元1750年)向官府申請入墾後,便沿用擺接音譯名稱。
慈惠宮媽祖廟採坐南朝北兼西方,四周商賈雲集,喧鬧街市中自有一股肅穆寧靜之氣。
慈惠宮媽祖廟之寺廟建築主體係採傳統歇山頂三層三進式屋型,予人崇高華麗之感,廟宇內外裝飾主要採用剪黏泥塑、木雕、石雕、彩繪等方式,裝飾成一座傳統與現代兼容並蓄的寺廟藝術殿堂。
因肇建於清朝咸豐年間,歷經歲月荏苒,寒暑交替,保留了許多極具歷史價值的古匾、龍柱、彩繪門板等等古文物,這些伴隨著媽祖信仰的歷史文物,因慈惠宮媽祖廟煙祀日隆而呈現出煙薰班駁之古樸美感,極具民俗藝術彩風,亦應證了慈惠宮媽祖廟之悠久歷史定位。
【參拜順序】
(1)板橋媽祖殿、(2)天公殿、(3)功德堂、(4)鎮殿媽祖殿、(5)虎爺殿、(6)凌霄寶殿、(7)光明殿、(8)太歲殿、(9)圓通寶殿。
【宮廟資訊】
電話:(02)2965-0012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府中路81號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5:00 – 22:00
#3【白沙屯拱天宮】

「白沙屯拱天宮」,位於苗栗縣通霄鎮白沙屯,其徒步進香活動為中華民國無形文化資產民俗類。
白沙屯舊名「白沙墩」,位於苗栗縣通霄鎮西北方,北臨過港溪與後龍鎮相望,是西部縱貫鐵路上的濱海小站。
清咸豐晚年,白沙屯居民有鑑於媽祖長年輪值奉祀於爐主家遲遲未有禮拜殿堂,村民倡議集資創建,於同治二年〈1863〉完成,在約三百坪的地基上建築三十餘坪土垣茅屋〈土埆厝〉。
民國十九年〈1930〉經一甲子的風雨剝蝕土埆結構已漸斜傾,有失禮神誠敬。地方信士提議為使廟宇堅實穩固改以磚石修建。民國二十四年中部發生大地震,本宮前殿受餘波影響畧損,信眾再度鳩資修茸以維廟貌。
民國六十三年十二月本宮修訂組織章程依法改組為管理委員會,逐步興建鐘鼓樓、兩側廂房及改建前後各殿的硬體設施,於民國七十八年十月竣工完成現有莊嚴富麗的規模。
白沙屯拱天宮正門左右分置石鼓與石獅,石壁上書曰「拱堂象鼻墬地七星留勝跡,天開奇境虎山脈接象山腰」。兩殿兩廂式建築崢嶸偉岸,金碧輝煌。屋頂剪粘飾以雙龍搶珠、雙鳳朝三星等,又有彩鳳蹁跣、神龍翻轉、花鳥走獸及人物等,莫不栩栩如生,立於丹墀之上。雙龍柱數對均精雕細琢,生靈活現。宮內各殿網目藻井、豎材垂花絢麗奪目,層層雀替吊筒皆敷以金箔,陽光普照,金光閃動,炫人眼目。
殿內,神龕正殿拜亭走廊,樓上佛祖殿網目,透雕雙龍搶珠龕柱兩對,玲瓏剔透,金光閃閃,神聖端莊之天上聖母神尊鎮坐其中,左右侍立千里眼暨順風耳,供桌擺設鮮花時果。
正殿柱鐫刻聯文:「拱手樂芳辰香火千年光湄島,天心開黃道雲山萬里映沙墩」,足證湄洲媽祖威靈赫濯,台島永蒙神庥。左龕供奉註生娘娘,右龕敬祀福德正神及夫人,分掌子嗣生息與轄境安康,同受境民崇拜,永享禮祀。後殿中龕奉祀聖父母,左右龕敬奉二媽與三媽。
【徒步進香活動】
據查未建廟前,先民早已組團徒步至北港進香,但參加的善男信女,約在百人左右,當時參加的香客均背著網袋,裝著香旗及換洗的衣裳、糧食以及大斗雨傘(遮雨用的大紙傘),一步一步跟隨媽祖前進,涉水、爬山甚至行於海邊、田間小道,尤其是大安溪、大甲溪、大肚溪、濁水溪滾滾洪流中,亦照樣平安涉水而過。如此不辭旅途困難勞累的精神,精力充沛信仰的力量,令人感動。如今,拱天宮香火鼎盛,神威顯赫。每年白沙屯媽祖徒步至北港進香活動,遠近馳名,信徒廣佈全國各地,為國家級無形文化資產之「重要民俗」,蒞宮參香朝聖的香客絡繹不絕。
【粉紅超跑】
白沙屯媽祖有一個可愛的稱號叫做「粉紅超跑」,原因是因為媽祖鑾轎使用粉紅色轎頂,每次進香路線飄忽,沒有固定路線,而且都要急行軍,因此被信眾們稱為「粉紅超跑」,也有人稱之「粉紅法拉利」。
【參拜順序】
殿內牆上有張貼「點香注意事項」,寫著白沙屯拱天宮共6個香爐,全程參拜為每人每爐1柱香,自由添香油錢。
(1)一樓-主殿天上聖母、(2)一樓-後殿聖父母與二媽和三媽、(3)二樓-太歲殿、(4)二樓-天公爐、(5)二樓-觀世音菩薩、(6)三樓-瑤池金母。
【宮廟資訊】
電話:(03)779-2058
地址:苗栗縣通霄鎮8號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4:00 – 21:30
#4【大甲鎮瀾宮】

「大甲鎮瀾宮」,俗稱大甲媽祖廟,位於臺中市大甲區,是臺灣台灣媽祖信仰的代表廟宇之一。每年的大甲媽祖遶境進香為臺灣民間信仰中受矚目的宗教盛事之一,並被列為中華民國無形文化資產民俗類重要民俗之一。
相傳清雍正8年(西元1730年),自中國大陸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人氏林永興全家移民來台,途經大安港至大甲堡定居謀生,並向湄洲媽祖祖廟恭請一尊天上聖母神像自家裡奉祀,當時移民篤信湄洲媽祖神像,紛紛前來膜拜。
清雍正10年(西元1732年),地方縉紳見香火鼎盛,事後經林永興先生本人同意後,興建小祠。
清乾隆35年(西元1770年),小祠改建,小廟曰「天后宮」。
清乾隆52年(西元1787年),載於台灣府淡水廳文獻中,由大甲分司宗覲庭、進士陳峰毫、士紳連崑山、平埔族原住民頭目巧化龍等著名檀越發起獻地重建,將天后宮擴建,改稱現今「鎮瀾宮」。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
每年農曆三月「天上聖母」遶境進香是大甲鎮瀾宮一年當中最大而且最重要的活動。近年來,在政府相關單位大力輔導協助之下,每年舉辦的「大甲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已從民間信仰蛻變為名列全世界三大宗教活動之一,更讓台灣成為全世界媽祖信仰的重鎮,成功打出國際知名度。
每年大甲媽祖遶境進香的日子並不固定,都是在當年的元宵節由大甲鎮瀾宮董事長擲筊決定進香出發的日期與時辰。
在整個九天八夜的遶境活動中,依照傳統舉行獻敬禮儀,分別有筊筶、豎旗、祈安、上轎、起駕、駐駕、祈福、祝壽、回駕、安座等十個主要的典禮,每一項典禮都按照既定的程序、地點及時間虔誠行禮。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擲筊定期,遶境全程八天七夜,區域貫穿中部沿海台中、彰化、雲林、嘉義四縣,21鄉鎮市,近百座廟宇,長途跋涉三百多公里路,規模之大,展現出強大的民間信仰力量。
在整個八天七夜的遶境活動中,有著重要的各種儀式及典禮,為求儀式豐富、完整,本宮特與專家學者研擬,將原本的「八大典禮」調制為「十大典禮」:「筊筶」、「豎旗」、「祈安」、「上轎」、「起駕」、「駐駕」、「祈福」、「祝壽」、「回駕」、「安座」,每一個典禮都必須按照一定的程序、地點及時間來進行,一點都馬虎不得。而追隨媽祖鑾駕的信眾們,也經由參加典禮,完成自己對神明的虔敬,也將之昇華為闔家平安的寄託。
【宮廟資訊】
電話:(04)2676-3522
地址:台中市大甲區順天路158號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3:00 – 23:00
#5【鹿港天后宮】

「鹿港天后宮」,又稱鹿港媽祖宮、鹿港湄洲媽,前身為鹿港天妃廟,是臺灣彰化縣鹿港鎮的信仰中心,是臺灣最早唯一奉祀湄洲天后宮天上聖母開基聖母神尊的廟宇,此尊湄洲島天上聖母(開基二媽)是清代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將軍迎奉來台,也是世界僅存的湄洲開基天上聖母神尊。
鹿港天后宮是臺灣歷史悠久的知名廟宇之一,至今三百多年,目前由中華民國文化部評定為國定古蹟。
國定古蹟的殿宇鹿港天后宮,創建於明末1591年,鹿港與中國明朝沿海城鎮之間的貿易往來已經相當的頻繁,當地民眾為求商船往返海上平安,故集資建造了鹿港天妃廟(亦稱「北頭聖母廟」)供奉天上聖母,其遺址在現址北側三條巷(古地名「船仔頭」)。

【世界唯一的福建湄洲開基媽祖】
原中國的福建湄洲開基媽祖原有六尊,分別在福建湄洲、浙江寧波、馬來西亞馬六甲、臺灣鹿港,後來因文化大革命等種種因素後,目前世界上僅存鹿港一尊,可說極為珍貴。
鹿港的湄洲開基媽祖為施琅將軍在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奉請護軍帶到台灣,後來其族弟施啟秉、族姪施世榜(彰化縣八堡圳的創建人)懇留在鹿港奉祀供信徒膜拜。由於長年累月受香菸所薰而成黑面,因此又被稱為黑面媽。
鹿港街鎮的發展中,天后宮與龍山寺分別位於街鎮的南北,由於天后宮的主神媽祖是航海的守護神,所以廟宇選擇靠近港口興建,以期保佑往來的船隻。天后宮位於鹿港不見天街(中山路)的北方,坐向為「坐辰向戌兼乙辛分屬土,雷澤歸妹卦二爻」,廟宇為坐東南東朝西北西,廟門面對台灣海峽,遠眺湄洲祖廟。
「入廟看廟門」,廟門是寺廟雕刻的重心,亦是寺廟對外的門面象徵,天后宮三川殿精采的石窗透雕,剔地起突的龍虎石雕,精緻的彩繪及棟架上的木雕,皆是值得慢慢品味的匠師工藝。
昭和八年(一九三三年)重修天后宮三川殿時,由泉州溪底大木匠師益順師(王益順)的侄子樹發師(王樹發)設計建造。三川殿的屋頂採用重簷歇山式的造型,在台灣的寺廟中,甚少廟宇前殿使用此類型的屋頂,天后宮的作法相當特別。鹿港天后宮的建築規模恢宏壯觀,廟宇格局為三進二院,分別為前殿(三川殿)、正殿及後殿。
三川殿為五開間建築格局,兩旁為八卦門,正門的空間則往內延伸,形成一凹壽的格局,營造出三川殿空間的層次美感。三川殿前步口,屋簷下方的牌樓斗栱,除了有橫、縱兩向斗栱外,另外增加斜栱出挑,形成有如網狀的格子,稱為「網目斗栱」,栱身為如意造型,又稱「如意斗栱」, 此種作法在溪底匠派所建造的廟宇均可看見,如:艋舺龍山寺、彰化南瑤宮、北門南鯤鯓代天府、新竹城隍廟…等。在天后宮的三川殿也可看見螭虎栱,有的前瞻,有的回首,交替疊置,表現出匠師建構廟宇時的意象及巧思。
【宮廟資訊】
電話:(04)777-9899
地址:彰化縣鹿港鎮中山路430號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7:00 – 20:00
#6【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俗稱北港媽,當地人稱媽祖宮,舊稱為古笨港天后宮或天妃廟,為了紀念分靈自湄洲的祖廟──朝天閣,才改名為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在1985年被列為二級古蹟,1997年改制為國定古蹟。
北港朝天宮創建於清康熙年間,西元1694年,因神蹟靈驗,已成為全國三百餘座媽祖廟的總廟,外觀輝煌。
北港朝天宮供祀天上聖母及觀世音菩薩等神像。廟內的樑架結構及木雕皆出自於名匠之手,如廟埕外石欄杆柱上四海龍王之石雕像,每尊姿態各異,氣勢雄健,還有以米字形做出斗拱結網構造而成的藻井,整座寺廟不論是小至窗花上的人物表情動作的刻畫,大到氣勢雄偉的盤騰龍柱,作工之精巧細緻,無異是結合了宗教與藝術精品的綜合體。
北港朝天宮終年香火鼎盛,每年最熱鬧的二次遶境分別是農曆正月15日的元宵節及3月23日媽祖誕辰,元宵節是以花燈比賽為主,媽祖誕辰期間,各地信徒及分靈廟宇陸續回北港進香,規模十分盛大,而遶境遊行,更是鑼鼓喧天,萬人空巷,為媽祖香期最高潮。讓整個北港鎮都籠罩在濃郁的宗教氣息中。
【宮廟資訊】
電話:(05)783-2055
地址:雲林縣北港鎮中山路178號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4:00 – 00:00
#7【新港奉天宮】

「新港奉天宮」為嘉義縣縣定古蹟,主要奉祀天上聖母。
新港奉天宮為先民於明朝天啟2年(1622年)恭請「船仔媽」來台,神示永駐笨港。
清康熙39(1700年),笨港居民合建天妃廟。
嘉慶初年烏水氾濫,敬遷蔴園寮,經水師提督王得祿捐奉倡建,紳商居民鳩資合建,於嘉慶16年(1811年)奉天宮竣工落成,紹承古笨港歷史遺續。
奉天宮為一座歷史悠久,古蹟紛陳,除了珍貴交趾陶,廟裡保留歷代文物與珍貴的民間信仰文化資產,為當地居民信仰中心。
新港奉天宮的一樓有正殿、後殿、文昌帝君殿、關聖帝君殿、城隍爺殿、虎爺殿和先賢長生祿位;二樓是展覽區;三樓是聖父母殿、元辰殿、三寶佛殿、西秦王爺殿;五樓為玉皇殿,主祀玉皇大帝。
新港奉天宮位於新港街市中心,經多次的興修過程,發展成今日之建築格局。正立面面寬為七開間,即三川、五門、耳房,全幅長達26.35公尺;深為四進或稱四落,即三川、正殿、後殿、凌霄寶殿,總進深達43公尺進,正殿前有拜亭,亭前留置丹墀,後殿帶左右配殿耳房,前後耳房間隔以東西廂房銜接,屬於街屋式廟宇規模較大的寺廟建築群,集閩、粵建築藝術風格於一身,極為珍貴,不論從縱觀整體或近觀細心品味,處處可見匠師的精藝巧思,與充滿意涵,為宗教建築藝術的瑰寶。
新港奉天宮的建築為傳統閩南建築形式,其特徵是強調屋脊、屋面的曲線及大木結構。屋面的曲線部分,因脊頭皆有明顯「起翹」,不僅強調屋脊的曲線也呈現屋坡面「搵水」曲線的美感。閩南建築的大木結構形式,從「瓜筒」的造形,又可分為漳州建築及泉州建築,大體上,漳州建築的瓜筒,多呈圓而肥的「金瓜形」,稱金瓜筒; 泉州建築的瓜筒,多呈瘦而長的「木瓜形」,稱木瓜筒。

【進香繞境活動】
一、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
為大甲鎮瀾宮於每年農曆三月間舉行、長達九天八夜的大甲媽出巡遶境,行經駐駕地點有(依時間排序)彰化南瑤宮、西螺福興宮,終點在新港奉天宮,返程則增加北斗奠安宮、彰化天后宮、清水朝興宮。
二、七媽會:
1917年,為慶祝台中車站落成並祈福,臺中樂成宮與臺中萬春宮主辦名為「五媽會」的共同祭祀活動,並邀請北港朝天宮、新港奉天宮、彰化南瑤宮、鹿港天后宮、梧棲朝元宮等五間媽祖廟參與,因兩間主辦及五間參與皆為媽祖廟,故也稱為「七媽會」。
三、上元遶境活動:
奉天宮的上元遶境活動新港廟方宣稱可追溯至古笨港天后宮時期,至少有230年以上的歷史,自清代以降從未中斷。較正式的記載是1797年後,為了感念古笨港南堡十八莊民重建奉天宮的恩情,開始進行上元出巡十八莊的活動。該廟會於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當天依例舉行遶境活動,其出巡範圍為新港鄉市區四村。
【宮廟資訊】
電話:(05)374-2034
地址:嘉義縣新港鄉新民路53號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5:00 – 23:00
#8【鹿耳門天后宮】

「鹿耳門天后宮」,位於臺灣臺南市安南區,是一座主祀天上聖母的廟宇,其奉祀之天上聖母亦被稱為「鹿耳門媽」。
在三百多年前的荷蘭人據台期間,南從二仁溪、北至將軍的海岸線向內退縮,凹陷成為寬闊的港灣,當時稱為「台江內海」,荷蘭人在台江內海的大員(約現今的台南市安平地區)建立「熱蘭遮城」,作為政經中心。
台江內海有數座島嶼,在北端加荖灣及北汕尾兩座島嶼間之港灣,水路迂迴狀似鹿耳,因此當地人遂取「鹿耳門」一名。
鹿耳門雖然港灣面寬闊,但水底鐵板沙線縱橫排列,加上左右兩端盤曲,非熟悉此地水路者,經常會擱淺而動彈不得,因此行船至此,必插竹繫布為幟,俗稱「蕩纓」,且需待漲潮時才可順利通行。
鹿耳門的地理形勢有如天險,易守難攻,鄭成功得天時率軍由此長驅直入,攻克普羅民遮城,圍困熱蘭遮,讓荷蘭人俯首稱臣,拱手讓出江山。
史書記載國姓爺鄭成功當年攻略澎湖後,於4月30日率領舟船行抵鹿耳門外,因水淺而無法入港,國姓爺換乘小船登陸鹿耳門港南岸之北汕尾嶼,恭置香案,祝告天地,祈求隨艦保護的天上聖母神靈庇佑:「…望皇 天垂憐,列祖默佑,助我潮水…〈楊英《從征實錄》〉。
果然,不久潮水洶湧而入,水漲船高,大軍順利進入鹿耳門,登陸北汕尾,繼而展開圍城之戰,迫使荷蘭人棄城投降。荷蘭人在據台38年之後鎩羽而歸,國姓爺進駐大員(台灣),台灣正式進入了明鄭時期。

鹿耳門天后宮於民國66年動土改建,以陳宗乾的構思設計,採傳統孔廟古制「殿堂式」回字型格局配置,由三川殿、後殿及左右廂房將正殿圍繞於中央,再以兩條廊道由三川殿連接至正殿,正殿立於抬高九階的台基之上,後殿較正殿少二階,均採抬高處理,以凸顯其莊嚴性。
三川殿兩旁有左右側間旁殿,兩側間之後即為兩層樓的左右廂房,廂房為長條形二層樓的現代仿古蕪房。鐘鼓樓分置於兩蕪房的前端。
正殿被拱於眾建築群的中心,顯示出宏偉的氣勢,是此空間格局中最主要部份。後殿位於抬高的台基之上,計分為五間。後殿與左右廂房之間相接,通道盡頭有八卦門。
廟埕目前以臨時搭建之仿古曲牆(87年受蝕,以空心磚堆砌矮牆暫代)將廣場清楚地圍塑出來,屬性清楚,作為開放空間或日常活動場地。廟埕曲牆左右側均開有八卦門洞與聯外道路相通。廟埕正面之牌坊作三間處理,廟左前方置接官亭、右前方九龍壇,三者均為臨時性之仿古建物。
建物屋脊沿襲閩南屋頂形式,各殿均為「歇山重簷西施脊飾燕尾」繁複精巧裝飾,黃色琉璃筒板瓦為主要色彩及材料。歇山式重簷廟頂、層層疊翠、水平連彩、是謂脊上加脊的「西施脊」,均由中敦起始,雙雙對對流向兩旁的曲脊、垂脊(燕尾)、燕尾下印斗、再下懸魚(山花、鵝頭墜)、馬背(山牆),無不覆以琉璃瓦當滴水、或貼以剪黏、飾以交趾燒、綴以木雕等等藝術作品如:福祿壽三星照天地、雙龍護三星、仙女下凡乘鯉魚、唐草捲波浪、八仙過海顯神通、三太子大戰圖等等,整個裝飾構件已不再具結構作用,屬近期的建築風潮。
【全國首次之羅天大醮】
民國73年,歲次甲子年十月初十日起,舉辦「七七四十九天羅天大醮」,祈求國泰民安,濟助孤苦貧窮,賑助白米30台車,辦理民俗活動,文物書畫展覽等,參加大醮信徒超越50萬人;經3年,至76年辦理圓醮大典,功成圓滿,為民間舉辦羅天大醮之創始。
【宮廟資訊】
電話:(06)2841386-7
地址:台南市安南區媽祖宮一街136號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5:00 – 21:00
#9【台南大天后宮】

「大天后宮」,舊稱東寧天妃宮,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爲主祀媽祖的廟宇,此外也是中華民國國定古蹟。
台南大天后宮是全臺最早由官方興建且列入官方祀典的媽祖廟,其在臺灣府城也有重要地位,為府城公廟,是以大天后宮舉辦迎媽祖活動時,可以跨越府城內各個廟境募集經費,有「通城虎」之稱。
此外府城各廟舉辦慶典時,都會將第一號轎番簽保留給大天后宮媽祖。
此外由於大天后宮原為寧靖王府邸而在政治上亦有重要象徵地位,故施琅當時在此接受鄭克塽的投降並立「平臺紀略碑」,臺灣民主國第二任總統劉永福將此作為「總統府」。
大天后宮由南明寧靖王府改建而來,位置坐東朝西,即是迎向原明朝疆土。歷經多次整修,尚存古樸風貌,是臺灣唯一的明代王府建築遺制。
主殿擁有四進建築,面寬三開間,進深則包括三川門、拜殿、正殿、後殿四部分,級級升高,一進比一進雄偉。主殿右側建築依序為門廳、三寶殿及觀音殿 ,主殿左側則有梳妝樓 。
大天后宮之石刻多半集中於三川門,門前石階雕有「螭虎吞腳」龍首裝飾,石階旁則為兩隻道光年間青斗石獅。拾級而上,一對觀音山石雕成之龍柱矗立,兩側則為「龍唫」、「虎嘯」壁雕,上方各飾以五隻飛翔蝙蝠,寓意「五福臨門」,下方飾以共八匹駿馬,寓意「人才濟濟」。抱鼓石 鼓面雕刻螺紋,下方雕飾靈芝仙草,兩側雕飾雲松仙鶴。中港門側裙堵 雕刻「麒麟回首」,有制煞之作用;小港門 側裙堵刻「夔龍相望」,拱衛水仙花(喻媽祖為水神)。三座門楣上,共有六隻「螭虎門簪」來固定門斗。各項石雕作工精細,可堪細品。
三川門上飾有門釘,此乃官廟、帝后神格方得為之,凸顯大天后宮及媽祖地位。門內兩側牆上彩繪以民間故事為主。結構部分,採「四點金 」架構,基礎穩固,外圍之副點柱 為八角石柱,四點金柱於內側為圓柱,代表外方內圓,寓「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之道理。承托的斗栱 形狀不一,各異其趣,如門上方的三層牌樓斗拱,底層有蓮花斗抱,步通上則有象徵「官祿相傳」的獅座或鼻捲紅丹花、意謂「富貴有象」的象座。步通下方的員光 ,雕有歷史演義故事等。鞏固樑柱、防止位移的雀替(俗稱「插角」),亦有多種造型,四點金柱上的雀替,即為飛魚造型。
三川門與拜殿之間由過水廊(即兩側廊道)連接,中間為一透天中庭(即外丹墀),中庭置放一大香爐。兩壁除彩繪外,尚有仿宋儒朱熹墨寶之「忠、孝、節、義」四字。拜殿前踏垛中央,順著踏垛坡度斜舖著巨石雕刻,稱為「御路」或「螭蜌」,為南明遺物。拜殿前廊有同為南明時期石刻龍柱一對,柱頭雕蓮紋,下方六角柱礎 ,每面皆雕花草鳥獸圖案。
拜殿寬三間,屋頂為所謂「重簷歇山式」構造,屋架為「捲棚式」,同樣以四點金柱撐起,前後四簷各有「憨番擎大杉」之木雕。知名傳統建築專家李乾朗曾如此描述拜殿結構:「採用十架捲棚棟架,下檐雙步,架內二通二瓜,大通下置隔架斗拱兩朵,側坡下檐自此伸出,而上檐角柱與下檐金柱重合,結構合理,比例優美,在臺灣並不多見。」
拜殿兩側除同樣有陳玉峰之彩繪外,施琅之平臺紀略碑、重修天后宮碑、靖海將軍施公功德碑、重興大天后宮碑分立左右,其中康熙24年(1685年)所立之平臺紀略碑為年代最古之石碑。
從拜殿踏上七臺階便是正殿,二者以螭庭(即天井)間隔。正殿為「硬山式」屋頂,四點金架構,臺基以懸空法施作,鎮殿媽祖座於井上,金面神像為2005年修復而成。臺基座下方嵌有四個螭首,雙眼圓睜,口中含珠,線條拙古,為王府遺物,部份可看出重修之跡。正殿半浮雕龍柱為清朝道光年間之青斗石雕,與拜殿、三川殿之龍柱分別代表三個不同時代之作品。媽祖左右兩側置有宮女塑像,彰顯后妃地位;前有千里眼、順風耳大型塑像;左右小港陪祀四海龍王與水仙尊王,均是與海、水有關的神祗;正殿後方──即神龕背後,則祀奉三官大帝。
後殿本為寧靖王之齋房,傳說寧靖王和五妃即自縊於此。現奉祀聖父母、兄姊、寧靖王捨宅、知府蔣元樞、南路營成城將軍、歷代開山住持等牌位。右側廂房祀福德正神及月老,左側廂房祀註生娘娘、臨水夫人。
在建築本身之外,大天后宮內部也有許多的文物,像是清朝皇帝的御匾,例如:康熙帝御賜「輝煌海噬」匾,雍正帝御賜「神昭海表」匾,乾隆帝御賜「佑濟昭靈」匾,嘉慶帝御賜「海國安瀾」匾等等。蔣元樞所獻之「蔣公鼎」、與施琅的「平臺紀略碑記」碑。
【宮廟資訊】
電話:(06)222-7194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永福路二段227巷18號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6:00 – 21:00
看完小編介紹的9間 媽祖廟 ,大家是不是對祂們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呢?往後出遊,要是有路過這些廟宇,不妨進入廟中參拜遊覽一番,領略自古傳承至今的宗教信仰之美喔!
文/Nova | GOMAJI夠麻吉編輯群
更多吃喝玩樂情報:
9間廟宇線上拜拜|防疫期間在家也能求好籤
防疫拜什麼?|健康、防疫的精神支柱大推薦!
台灣特色宗教建築10選|別具特色又好拍的特殊景點!
吃喝玩樂新港一日遊|在地人推薦的精選Top9!
竹南一日遊|親子同樂免費景點 大份量平價當地美食推薦
更多全飯店商旅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