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是座無論台灣人還是外國人,一生都必須至少造訪一次、美食與人文歷史兼具旅遊勝地,尤其擔仔麵、意麵和鱔魚又是每到台南絕對不可錯過的 台南美食 !今天就讓漫步照相者蘇峯楠帶你吃吃看看這兩款橫跨百年時空的 台南美食 ,讓台南歷史把擔仔麵、意麵和鱔魚醞釀得百里飄香香更香:
麵
極致性與家鄉味
擔仔麵最大的特點,就是要在輕便簡易的挑擔上,迅速煮出一碗味道精緻的麵。這樣的特色,一方面是表現在麵的份量上。
聽很多人說過,擔仔麵實在太小碗了。
無可反駁,確實是如此。且不只是現在的食客才這麼覺得,看看黃純靑的詩,連「初嘗」都要點個兩碗了。至於吳新榮倒是沒說過一次點幾碗,不過要達到他「吃得飽飽」程度,應該也不只一碗吧。
晚淸城內著名的買辦商人陳福謙,長子名叫陳日翔。傳說陳日翔的食量跟體型成正比,都很廣大,李鴻章叫他「大胖」,他一次能吃掉120碗擔仔麵。這麼多碗實在誇張,即使眞有無底洞的胃,光吃也會吃到睡著吧。這鄉野傳聞,也許奠基在人們對陳家顯赫家業與政商關係的想像上。小小碗擔仔麵,由此成為故事素材。
擔仔麵份量小,是其來有自。因為挑擔可承載的器具與食材有限,加上擔仔麵的定位本來就不是正餐,而是「點心」(tiám-sim),也就是在正餐外吃小吃巧、品嘗解饞的,所以擔仔麵才不會大,也不會多。
另一方面,挑擔的特色,也表現在料理手法與風味上。
沒有大鍋大火與繁雜工序,擔仔麵是要在簡易器材上,將已熟的油麵快煮速摵(chhek),也就是於沸水裡俐落地上下汆燙。從這點來看,擔仔麵其實也是一種「摵仔麵」(chhek-á-mī),不過一般摵仔麵的湯頭多是大骨熬製,擔仔麵則用蝦頭與蝦殼,有獨特鮮甜味,也因此要再加些蒜蓉、烏醋壓味。
蝦湯的傳統來自福建沿海,蝦仁剝取販賣,蝦殼與蝦頭就熬湯或作其他用途。
這種料理法,煮出討海人依海生業、捕物盡利的味道,也常隨著福建華人的海外足跡流傳至他方。馬來西亞有一種「蝦麵」(hae mee),又稱「福建蝦麵」(Hokkien mee udang,福建話與馬來話的結合),是當地華人的代表料理,也是以蝦殼熬湯,再加入南洋當地辛香料而成。
摵仔麵全台皆有,但在府城就是以肉燥定輸贏,所以這裡的摵仔麵,也是深藏不露的美味。

為了將一碗麵的味道發揮到極致,配料部分,也講求便利速成, 火燒蝦、豆芽菜、貢丸、滷蛋等, 都需要事先料理準好,在現場就可直接摻入。只有肉燥得帶著燃爐, 以文火持續慢燉。
肉燥(bah-sò)是擔仔麵及許多府城小吃的靈魂所在。不斷熬煮養鍋,加上獨特配方調製,使府城的肉燥擁有獨特濃醖,香氣迷人。加到碗裡,就像是灌入魂魄、開光點睛,一碗煮麵因此而活了起來。
在不同地方的歷史、風土、食材、料理手法互相交織下,一種蝦湯麵,各有變化與獨特在地味。府城擔仔麵就靠著湯頭肉燥、眾味配料,以及摵麵手藝的巧烹妙調,在簡便的挑擔上,成就一碗飄香百年、此地獨有的點心。
近年來,擔仔麵刻意經營品牌與精緻化,成為國際知名美食的同時,價格也偏高, 感覺已不太像以往廟口城下的庶民點心了。儘管如此,很多府城人還是吃過擔仔麵, 而且一嚐就會知道,嗯,那個肉燥、蒜香、滷丸滷蛋、油麵口感,就是府城家鄉熟悉的味道。
台南便宜訂房☛當鱔魚與意麵相遇時
府城的炒鱔魚,又是另一道絕美之品。
鱔魚去骨切段,蔥蒜爆香,接著搬鍋弄鏟一番,熱火快炒、勾芡成羹,將其淋在炸意麵上,熱烘烘的煙絲帶著鼎鑊氣不斷繾綣,最後化作一道香甜帶酸、嫩脆爽口的鱔魚意麵。
有聽過一種說法,府城人吃鱔魚,源自日治時期。因為日本人喜歡吃鰻魚,但台灣沒有,只好拿味道、口感都很接近的鱔魚代替。吃鱔魚的習慣便如此興起了。
眞是如此嗎?事實上,一九二一年片岡巖的《台灣風俗誌》記載,當時日本人覺得鱔魚看起來很奇怪,所以其實是不吃的。
對於在台灣生活的人來說,鱔魚並不是陌生的食材。牠們出沒於水田圳溝,人們視為滋養補品,不但抓來跟野菜一起煮來吃,也有傳說把鱔魚血混在剩飯裡餵食家畜,可以讓家畜迅速長大。炒鱔魚或許是較晚才出現的料理法,但台灣人吃鱔魚,應該早有一段時間,而不是因為日本人帶動才懂得這道珍饈。
至少在日治中期,府城小吃攤販就看得見鱔魚麵。醫師吳新榮常到田町的「世界館」看電影,散場後,就往附近大菜市或盛場(沙卡里巴),點個「鱔魚米粉」, 作為醫治他肚餓嘴饞的不二藥方。今日的沙卡里巴,還有間廖家的老牌炒鱔魚,店史可溯及日治中期,不知是否為吳新榮當時經常光顧的那間呢。城內一些炒鱔魚也源自此間,並各自發展出細膩的風味。

綿密的米粉,搭配酸甜脆彈的炒鱔魚,確實足以作一對感動人們味蕾的佳偶良伴。但現在常見的炒鱔魚,大多搭配炸意麵,也就是鍋燒意麵那種碗狀的雞蛋麵。
意麵是以麵粉混合雞蛋或鴨蛋的蛋白製成,麵體更滑順,廣見於中國華南沿海。在府城,坐進麵攤,來碗意麵拌豬油,稍微寬扁的麵上覆蓋了肉片與靑菜,再切盤滷味,一起趁熱送進口。那會是典型府城式的美好食光。
將意麵放在大勺裡油炸,會得到一塊長得像泡麵的炸意麵。為何要如此炸麵,一說是為了炸乾水分,方便長期保存。但炸過的意麵有種蓬鬆口感,容易與湯汁共造風味,炸麵說不定也是為了帶出那獨到口味吧。

作者介紹
蘇峯楠
漫步照相者,放空愛好家,博物館研究員,以及一個只要吃到正統府城碗粿(再配個魚羹),就能深刻感受到滿滿生存意志的台南人。
※本文取自《行走的台南史:府城的過往與記憶》一書,感謝玉山社提供。
更多吃喝玩樂情報:
台南吃到飽8選!海鮮燒烤、火鍋Buffet應有盡有
台南日本料理TOP8!壽司丼飯生魚片與無菜單料理推薦
2020台南新景點!五分鐘搞定台南住宿與台南景點一日遊
台南閨蜜旅行懶人包,台南美食餐廳、景點住宿一把抓!
台南旅遊|那些你不曾注意的台南景點和走過的人
網友好評台南美食精選